清晨七点的恒一校园静谧安宁,副校长姚美兰的办公室已经亮起了灯。这位河北省骨干教师、河北省首届地理学科名师、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正在审阅新学期的教学规划。办公桌上,一本翻旧的《地理》教材旁,摆放着她从教二十余年来的珍贵纪念——衡水中学时期的高考功勋教师、明星教师、优秀备课组长、教育科研标兵、十大杰出女教师等系列证书。
课堂里的“地理眼“
“姚校长的听课方式很特别,她总能在纷繁的教学细节中发现关键问题。”地理教研组张老师回忆道。去年秋天的一节公开课上,姚美兰用独特的符号系统记录下了整堂课的”认知地形”:三角标记代表思维高峰,波浪线标注注意力低谷,箭头指向师生互动的关键节点。
这种独特的课堂观察法源自她的专业背景。作为资深地理教师,姚美兰将地理学的空间思维完美融入了教学管理。”就像分析地形图一样,课堂教学也需要把握’高程变化’。”她解释说,”要在40分钟内设计出思维的’山脉’与’河谷’,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学习状态。”
复读部的“精准导航“
在恒一中学,复读部的管理最能体现姚美兰的”精准育人”理念。她为每位复读生建立了个性化的”学习导航图”,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知识薄弱点。去年考入部队院校的小郭同学至今保存着自己的”错题热力图”,上面清晰标注着他曾经的”知识断层”。
“姚校长告诉我们,错题就像地质勘探中的断裂带,必须精准定位才能修复。”同教研组的李老师说。姚美兰凭借独特的教学方法,带出了一批批优秀学子,其中4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、北大。在恒一中学主管复读部以来,这套方法让恒一复读生的平均提分连续五年保持在百分以上。
姚美兰在自习教室外值守以便随时为学生答疑
激活优秀教师“资源池”
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,姚美兰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。她推行的”青蓝工程”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必须指导两名青年教师,并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路线图。小张老师的教案本上,至今保留着姚美兰用三色笔写下的批注:红色标出知识性错误,蓝色建议教学方法改进,绿色则是鼓励的话语。
“姚校长的指导既有地理学科的严谨,又饱含教育者的温度。”小张老师说,”她教会我们,教书育人既要像测绘一样精确,又要像耕耘一样耐心。”
教育者的24小时
在恒一师生心中,姚美兰是出了名的”全天候校长”。高三班主任刘老师记得,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,班上学生突发高烧,姚校长亲自送医陪护到凌晨。
“教育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,而是时时刻刻的守护。”姚美兰常说。即便在假期,她的手机也保持24小时开机,随时准备解答师生的疑问。
恒一的新坐标
“教育就像绘制地图,既要把握整体格局,又要关注每个细节。”站在办公室窗前,姚美兰望着晨曦中的校园说,”我们的目标,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才坐标。”
从衡水中学的地理名师,到恒一中学的教学领航者,姚美兰用专业与坚守,诠释着新时代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。在她的”教育地图”上,恒一中学正标注出越来越闪亮的坐标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