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呼伦贝尔的清风掠过云冈石窟的佛龛,当草原的童谣缠绕上华严宝塔的飞檐,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在大同温情上演。7月23日晚,呼伦贝尔五彩儿童合唱团带着北疆草原的纯净气息,在大同大剧院精彩开演,用30个孩子的清澈嗓音,为这座古都注入了一汪来自草原的甘泉。
舞台上,蒙古族的银饰随歌声轻颤,鄂温克族的鹿纹坎肩映着灯光流转,30张稚嫩的脸庞上,是与草原星空一样明亮的眼睛。《鄂呼兰德呼兰》的古老旋律刚起,便有观众循着那带着奶香气的语调,仿佛看见勒勒车碾过夏草的纹路;而当《呼伦贝尔大草原》的童声合唱响起时,熟悉的旋律里突然多了几分孩子气的辽阔——那是孩子们用未脱稚气的声线,把草原的风、云、羊群都揉进了音符里。
18首曲目如同18扇窗,次第展开北疆大地的风情画卷。有孩子们用母语演绎的森林歌谣,模仿驯鹿踏雪的轻响;也有改编版的草原牧歌,声部交错间似见马群踏过河流。这场相遇本就是动人的诗篇。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演出间隙走进云冈石窟,手指轻触千年石刻时的惊叹,与大同观众聆听《高高的兴安岭》时眼中泛起的泪光,构成了最鲜活的文化对话。一位带着女儿来观演的母亲说:“孩子听完问我,呼伦贝尔的草是不是真的像歌声里那么软,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美育课。”
“我们带着草原的风来,也要把古城的故事带回呼伦贝尔。”合唱团团长佟智峰的话道出了巡演的深意。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掌声里,舞台上的孩子们齐声用蒙语和汉语说“再见”,那声音穿过剧院的穹顶,仿佛在告诉这座古城:文化的相遇从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
此刻,草原的童谣仍在大同的夜色里回荡,而古城的月光,或许已悄悄落在呼伦贝尔的草原上。